第258期:《甘肃农业大学报》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 -- 第258期 -- 版次:《甘肃农业大学报》

做潜精积思、深稽博考的科研人

———记我校草业学院花立民教授

   期次:第258期      查看:131   



  编者按:为深入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开展了"身边的感动"人物事迹寻访宣传活动。活动以"发现感动、传递真情,弘扬美德、促进和谐"为主题,深入挖掘和寻访师生中真挚朴实的感人事迹,彰显普通人、平凡事中蕴含的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辉,树立一批可敬、可信、可亲、可学的身边榜样,激励全体"甘农人"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为学校事业发展夯实基础、添砖加瓦。
人物名片:花立民 ,男,汉族,1971年3月生,草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受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原害鼠种群密度上升,造成草原鼠害加剧,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在鼠害严重危害区,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母质被推到地表经风蚀以后逐渐形成次生裸地(黑土滩、鼠荒地),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环境安全。面对这些难题,我校有这样一位老师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他们潜精积思,用智慧和行动,阐释着一代又一代甘农人对科学研究的不懈追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老师,去听听属于他的"幸福"故事。
初见花立民教授,是在他的办公室里,睿智自信的眼神,爽朗的笑声令人感到格外的亲切。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使得自己的团队拧成了一股绳,克服了重重困难。
风雨无阻,成功总是在失败中蜕变
夏日的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远方的马牙雪山在此刻像极了一座座白色的水晶宝塔,闪动七彩的光与太阳争辉。这天花立民教授和自己的学生一行出发前往离草原站六公里、海拔三千多米的山上进行为期一天的实验。作为"花之队"的队长,他责无旁贷成为了"花粉"们的专职司机。傍依马牙雪山,他们专注仔细地做样方、放置捕鼠器……下午两点多,只见天空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加冰雹倾泻而下。"我记得当时我们一行有8人,只有3把伞,大家就背靠背坐在一起,雨伞只能勉强将大家的脑袋盖住。坐在草地上,整个人都是湿的。"花立民教授回忆道。面对这种困境,团队的一个学生说:"我们搞草地生态研究的,体验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体验过的事儿。"
阳光总在风雨之后,经历了半个小时"洗礼",团队的成员们没有一丝的抱怨和泄气,取而代之的是一路的说说笑笑。对此,花立民教授欣慰的说:"团队的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给了我精神力量。"
草地啮齿动物作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草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及其相应的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工程师"。因此,草地啮齿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多重属性,对草原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进入21世纪,面对我国青藏高原优势害鼠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危害日益严重的局面,花立民教授和他的团队不停地探索其防治措施。"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尝试过无数次方案,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不断改进,不断受挫。"道理没有错,为什么就是实现不了?"花立民教授不断地问自己。
2012年9月3日这一天,花立民教授和他的团队重复着以往的实验流程。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他对团队其中一名学生说:"小周,你去看一下,有没有捕捉到鼢鼠。"小周很快地跑去看,听见他说全是土的时候,花立民教授无奈地笑了笑。可就在他转身没走过两步时,便听见小周大喊了一声,花立民教授急忙询问情况。"老师,这里面有个东西。"小周激动的说道。花立民教授迅速上前查看。"没错,这个就是鼢鼠。"他激动地近乎大喊起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说,"理论到实际真的实现了。"此刻的花立民教授百感交集,有实验突破的成就感,更有为人师的幸福感。随着实验瓶颈的突破,花立民教授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款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鼢鼠无损伤活捕器,并获得发明专利。
这个史无前例、推动学科发展的发明,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对此,花立民教授感慨道:"我经常跟学生讲只要理论上是可行的,具体的技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一定会实现。"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正是凭借着这份决心和毅力,让原本束手无策的科学难题迎刃而解。
"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不多"
认识花立民教授的人都说他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从不发火,不摆架子。"他温暖和善,总是真诚待人",团队中一个学生说。除了平时的野外实习,他还担负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四门课程教学任务。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人很受感染。而这不可多得的氛围自然来源于花立民教授独特且一直坚持至今的教学模式。
"我会把学生进行分组,每节课后都会给学生布置关于下节课的内容,然后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确定下节课的发言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胆量,而且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及学生的逻辑思维。他说:"要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由于出差和工作量大,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看他脸色不太好,趁老师课间出去休息的时候,班里的学生在讲桌上放了一小块面包并留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悠着点。"提及当时的情景,花立民教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当时看到小面包和小纸条上的字,觉得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很感动!"
在花立民教授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无问西东"。 "它时刻警示着我,要做一个高尚而自由的人。"花立民教授介绍说。"做一个高尚而自由的人"也是"花之队"的口号。而花立民教授正是这个口号忠实的践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了坚实的榜样。时光犹如一台照相机,它把那些人们最温暖、最难忘的日子保存了下来。看着办公桌上和学生们的合照,他们中有的迈进了更好的学府,有的在科学研究的路上不懈的拼搏着。"我经常跟孩子们讲,再过十年我可能就退休了,不过我一想到你们今后都能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就很幸福。"
"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这是2017级草原学博士牛钰杰对花立民教授的评价。他说,"花老师是难得的良师益友,遇到困难我们总会共同探讨往前走,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又很有动力。"
朴实进取,心系学生发展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现实家园,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熬夜加班对于花立民教授来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每天和学生一起吃饭,一起做实验也是他最开心的事儿。 "这样没什么不好,可以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能多了解并帮助他们。"而在这忙碌的工作中,每天接送自己的孩子上下学却是从未中断。"每天接送孩子回家,做完饭后,又回到办公室处理工作。"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每天晨练是花立民教授坚持至今的运动。此外,他还会在空闲时间和同事学生们看电影,给学生们做饭。"花老师每次在家做饭,都会叫我们去吃大餐。"一位学生开心地说道。
"花老师在工作中是极其专注和负责任的,传道、授业、解惑,他无一落下。我觉得他更像一个朋友,我们相互鼓励,彼此协作。"牛钰杰坦然道。现如今带领和培养年轻人是花立民教授的工作重心。谈起自己对学生的期望,花立民教授满怀憧憬。"希望孩子们在未来旅程中都能够独当一面,越来越优秀。"
团队简介:草地啮齿动物团队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草地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团队中有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近五年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累计项目到账经费5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甘肃省地方标准或技术规程6部,中英文专著9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甘肃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4291次访问,全刊已有921134次访问